又是看完以後需要嘆息釋放的戲。
想起很多不同的生活片段。

老師和醫生的對話是這樣的:
「今天還好嗎?」
『一息尚存。』
我想起每次回診時,F 醫生也是問我,最近還好嗎?
那是一種根據病人的自述,判斷病況的方式。

姚老師說總共經歷了八個療程。
我不知道一個療程有多長,假設是一個月的話也要八個月;如果要三個月的話就是兩年。
姚老師也提到她的期數是四期,沒有第五期;甚至離死亡只有「臨門一腳」。如果沒有這個解䆁,我大概會以為像重劃區一樣有七期吧 😅
印象中我的小舅是在第三個療程中途離開的。

從姚老師的自述、她同校的醫生教授和她的醫生學生的對話可以知道,她沒結婚、父母早逝,也沒有子女。
由她的老師做為臨終前的最後一位訪客,我覺得這個安排蠻好的。只有在老師的老師面前,姚老師才能夠當個任性的小孩說覺得累;甚至當老老師唸小朋友的故事陪姚老師入眠時,可以感受到姚老師的…返樸歸真?

老老師在姚老師睡著之後說的那句,你做得很好了,我在看的當下明顯感受到那是臨終前了;或許是因為自己也經歷過小舅的臨終而有了共感吧。
劇中對於母親的著墨並不多,父親至少還有個寫書法的片段;或許某種程度來說,老老師在姚老師的生活裡,除了是嚴師以外,也扮演了一部份父母的角色。
劇中姚老師對於聽久了的醫療用語可以記起來這件事,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,比方說在姚老師裝導尿管的那場,雖然台詞沒有提到醫療用語,但我卻知道它叫做 on foley 。
最後姚老師沒有回應「一息尚存」——也就是一息不存——的時候,學姊(阿長?)說姚老師 「DNR 全拒」;即便不知道全拒是指什麼,也因為知道 DNR 這個字而秒懂。
沒有宣告病人 expired 的部份,取而代之的是把床單往頭部蓋上的同時,姚老師已經站在床尾。不確定這裡的設計是不是對應到一個習俗:人走的時候會從床尾離開。
離開之後的轉身,姚老師脫去病人服、拆掉藍色病人手環,光著腳,有點小小跳步地往著光的地方離開。很喜歡這個設計。

那個可以升降的病床和病房置物櫃,根本就是從醫院直接借來的程度;不同的是為了劇情需要,大多時間病床兩側的扶手是被放下來的,而病床門簾也不是在床頭,因為床頭通常靠在牆邊,上面有一堆管子。

姚老師在檢查時,從燈光的設計看起來是照了 X 光和斷層掃描?至少前者的閃一下超像 X 光的。

有一個部分是看完之後很久,回想時才發現的。
觀眾還在陸續入座的時候,綠光醫院的四位護理人員就已經在舞台上遊走了;一直到最後他們四位都在。
中間有無數次病房週圍的四根柱子一直在轉動的部份。
看得時候其實就有點在意這個設計,後來想了一下,每轉動一次,姚老師的身體狀況就會差一點;有印象的片段,剛好都是順時針轉動的。

[戲劇] 當你轉身之後 W;t

[戲劇] 當你轉身之後 W;t

[戲劇] 當你轉身之後 W;t

[戲劇] 當你轉身之後 W;t

[戲劇] 當你轉身之後 W;t

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epeat ❤️ 的頭像
    repeat ❤️

    旅行的記憶

    repeat ❤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